中南大学,素以工科、医科实力见长。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所985大学。
主管单位:教育部
办学地址:湖南长沙
前世今生:学校由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于2000年合并组建而成。
原中南工业大学组建于1952年,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后划归教育部),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96年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
原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是湘雅医科大学,创建于1914年,是我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1996年入选211工程院校行列。隶属于卫生部。
原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隶属于铁道部。
特色解读:作为中国科研实力最强的高校之一,中南大学在有色金属、矿物加工、材料工程等领域拥有世界级的学派。中南大学是国内有色金属领域学科体系最完整、总体水平最高的大学。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等3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学院现设有材料学系、材料加工工程系、材料物理系和材料化学系、实验中心等二级机构和10余个科学研究所,并与粉末冶金研究院共建“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轻质高强国防重点实验室”,拥有教育部“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有色、稀有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以及科技部“中俄新材料产业化技术中心”和“中澳轻金属国际研究中心”,并于2013年首批进入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计划。据ESI中心数据显示,2012-2014年,中南大学材料学科连续3年位居世界百强,学科ESI论文总数居全球大学和科研院、所材料学科前十。学院对大材料学科ESI贡献位居中南大学相关院所之首。
粉末冶金研究院研究的材料和系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核工业等工业部门和相关国民经济建设部门。近年来先后完成了各类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防军工等国家级科研项目500余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近100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二等奖10余项,拥有发明专利300多项。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设桥梁工程系、隧道工程系、铁道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岩土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力学系、消防工程系、道路工程系、土木工程材料研究所10个系所。拥有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重载铁路工程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湖南省先进建材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实验平台以及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力学教学实验中心等实验教学平台。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拥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入选中南大学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软科排名首次进入世界前100位,排名79位。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拥有自主设计、全世界规模最大、国内唯一“列车空气动力性能及撞击模拟实验装置”。近年来,业承担了国家支撑、国家“973”、国家“863”重大专项、“985”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一系列国家和省部级重大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中南大学的崛起在表面上似乎是三校合并以后才开始的,其实,在合并以前,三校就各有绝技在身。
原湖南医科大学在中国医学界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原长沙铁道学院是在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等方面形成显著特色的铁道学院,合并前在湖南乃至全国也是行业里一块响当当的牌子!三校无论在人才培养上,还是在科学研究上,许多领域在国内均处于领先水平。
“强强联合”后的中南大学已经成为涵盖工学、理学、医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等十大门类的湖南省最好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特色专业:矿物加工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土木工程、应用化学、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采矿工程、冶金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临床医学、精神医学、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等。
就业概括:关于就业,来自中南大学官网的说法:见下图。
纵观中南大学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报告,对于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不是很详细哇。就业到底有多强,这个就业报告没有体现很清楚呀~
中南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并未详细标注毕业生就业单位相关情况。根据就业单位性质的统计来看,就业情况还相对可以。
2018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本科生就业集中在制造业、信息传输服务业、建筑业、教育、房地产、交通等行业。
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前10位的行业
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集中在卫生、制造业、信息传输、交通运输、教育、科研等行业
2018届硕士毕业生就业人数前10位的行业
此外, 毕业生生升学深造人数较多。
2018届共有 4026 名毕业生升学,其中本科毕业生升学人数 3407 人,毕业研究生升学人数 619 人。本科毕业生校内升学 1102人,校外升学 2305 人。
本科生校外升学包括国内高校 1672 人,国(境)外高校 633 人。
2018 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人数超 30人的校外机构有:中国科学院(154 人)、上海交通大学(114 人)、浙江大学(97 人)、华中科技大学(76 人)、武汉大学(76 人)、西安交通大学(69 人)、同济大学(63 人)、北京大学(62 人)、中山大学(61 人)、南京大学(54 人)、华南理工大学(49 人)、天津大学(43 人)、复旦大学(42 人)、清华大学(39 人)、国防科技大学(32 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5 人)、厦门大学(31 人)、东南大学(30 人)等。
录取数据: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进行查看。